你上大学之前觉得工作一个月能赚多少

  • 小于 5k
  • 5-10k
  • 10-20k
  • 大于 20k
  • 当时对工资没有概念
0 投票人

我上大学之前真正开始考虑工作薪水的时候正好是高考刚结束(2022)的时候。那个时候各行各业已经是寒气逼人了。所以其实那时候就在想,如果读完大学了,有一份 6k-10k 左右的薪资,在家附近/某三线/二线物价低一些的城市,一周五天,每天 8——10 个小时,不经常加班(紧急情况下可以加,但是大部分加班必须付加班费)就好。只可惜现在看起来好像这也已经是幻想了。

3 个赞

就业真的好寒冬,我的目标是朝九晚五不加班月到手一万,现在看来像做梦 :rolling_on_the_floor_laughing_mouse: :sob_mouse: :mouse_hole:

5 个赞

其实对アイラちゃん来说,工资少一点没有什么,但是要具有几个条件对アイラちゃん才算比较好的工作:

  • 加班少,不 push(我想要有好身体和好的身心健康)
  • 有成长空间,能够积攒经验(不是工资而是在某个领域、方向的专业能力、业务能力)
  • 有一定的意义感、成就感

就可以的,但是现在是卖方市场所以都是奢求 :sob:

3 个赞

对随风不逝而言有

+能养活自己 + 稳定就行了。

随风不逝已经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定为读书和写作 :mouse_hole:

3 个赞

劳动力市场,卖方是打工人,所以现在是买房 dominated。或者说,企业数量规模和员工数量正相关,最近一堆老板也不好过,倒闭的倒闭,拆东墙补西墙的继续找路子借债。

1 个赞

不要拿应届的来给自己定性啦,很多时候工作就是干着干着莫名其妙就发现薪资涨了,草班台子的世界。但给人打工赚钱肯定是困难的

应该再问一下实际拿了多少

中学的时候是互联网热潮的末端,当时并没有觉得一年几十万的工作难找。

现在对社会有了一些真切的了解,比如说工资是某种(技术,项目,产出,行业,投资人)和其他各种因素的混沌结合体。

1 个赞

跟(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指数增长的结束有关,13 亿人口的市场已经饱和了

存量市场下同样有很多机会,要乐观

互联网厂慢慢变得和国企就差不多了,都是规模效应垄断厂

很多时候觉得互联网是烈火烹油,燃烧着燃烧着不知道哪天就会降温。

听说过很多在势头最好的时候贷款买房,后来房价降了薪资也降了,半辈子的辛苦在市场变化中悄悄消失。

所以现在依旧对未来持不乐观态度。

中日文化都是喜欢群体性盲从,租售比都低到不像样子了,大多数人还在狂热中被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