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墙上有人贴了和自己母亲的聊天记录,大意是对国家电网和华为的岗位选择,一个编制内,一个高薪(见图片)
现在找工作的人(包括我自己)这是否由当下的经济形势所决定?
我知道門 u 有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作为本科生希望听听来自前辈的意见和看法,当然欢迎任何門 u 发言,包括本科同学
图片来自仙交表白墙 1956044111:
表白墙上有人贴了和自己母亲的聊天记录,大意是对国家电网和华为的岗位选择,一个编制内,一个高薪(见图片)
现在找工作的人(包括我自己)这是否由当下的经济形势所决定?
我知道門 u 有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作为本科生希望听听来自前辈的意见和看法,当然欢迎任何門 u 发言,包括本科同学
图片来自仙交表白墙 1956044111:
是不是忘了九几年东北的事情 没有稳定的工作 稳定是一种幻觉
体制内也挺不同的 要是税务局招人我肯定去
看到 Hy 概括性的给了一些。我自己离想的透彻还很远。一些 native 的职业思考 - 深入交流 - undefined
有点难,一辈子很长,想预测 10 年后的情况都很难。我想一个大原则是要避开厌恶的事务,一般想这种讨厌也许能伴随一生,所以可以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但是当下的经济形式,如果是二三十年的行业起落周期或许能做参考,或者行业不随时间推移的本质特点,其他短期特征感觉参考价值就不太大了。
这学生的思路和选择当成反向指标倒是挺好的
就算缩编,税务局也要扩。去私企一个道理 选择一个向上发展的企业。
向下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肯定不能去。
垄断性的国企央企选工资高的,毕竟能看这个问题的人不用考虑血脉。
别的不谈这聊天记录里的“博士毕业回来去个好大学当老师一周只有三四节课上”纯纯做梦,高校可比企业卷
税务局是最坑的吧
现在坑 因为目前税收的主要工作不在税务局 未来会有很大变化
如果你进去了,我对你的工作压力表达担忧。。。要承担很大的矛盾冲突中间区域。
确实。。。高校现在卷成什么样了
体制内基层一线工作就是这样 一些去 public safety 的同学的压力更大
大学生应该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新疆、西藏、兰州都很需要知识青年贡献出青春力量,带动当地发展。大学生求职不要片面追求待遇,要脱下长衫,做到舍小我为大我,勇于吃苦,乐于吃苦,先忧后乐。
文章我看了,个人认为很对,不管在哪,不管形势如何,自己能力都是要有的
你说避开厌恶事务原则我是很赞同的,我不喜欢和电有关的东西,所以当然虽然分数够,我也没报电气或者电信什么的,直冲能动去了)不管怎么说,我干不下去,我干着很痛苦,那干着有什么意义呢~~,至少目前是这样想的,要是以后不如意,至少也不会后悔吧~~
这聊天记录确实看乐了 这位学生就属于那种内卷卷死之前的幻想.jpg 回归原问题的话如果南京没房我确实可能更建议华为 青浦虽然房租也在涨但是也算能过日子
★第二卷 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 5 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5.1 两种职业
编程随想注:
在本小节的开始部分,塔勒布以“约翰和乔治”这对双胞胎举例。哥哥约翰在跨国企业的人事部门任职;弟弟乔治是出租车司机。表面上看,约翰的工作更风光体面,但发生经济危机时,约翰也更容易失业。
由于收入的起伏性很大,乔治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哥哥的工作稳定。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乔治的工作其实更稳定一些。这就是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这两种收入波动之间的差别也存在于政治系统中…还可见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为消除随机性所带来的结果相当于约翰的收入——清晰、稳定,但很脆弱。这样的收入经受不住大的冲击,随时可能变成零。
自然随机性带来的结果则更像是乔治的收入——经得起非常大的冲击,但也必须承受每天的波动性。
约翰有一个大雇主,乔治则有许多小雇主。后者可以选择对他更有利的最佳雇主,在任何时候都有“更多选择”。
编程随想注:
在这本书的后续章节,还会多次提到【可选择性】这个主题。“可选择性”是导致“反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集权制大国类似于约翰的收入,而城邦制模式则犹如乔治的收入。
这里的论述很有意思,往这个例子上套,难道大公司会比国企更稳定吗?这似乎很反直觉,因为这个大公司的 offer 也并不是那么好拿能否加以解释一下
从来没有跟长辈聊得这么深入过
按 NGA 的标准的话:
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可能三角
三中二可选
人无论怎么选,一开始要清楚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和自己想要什么,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