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神会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
面包从天而降。
一些人却大声抱怨为何不是肉。
肉从天而降。
一些人却大声抱怨还是面包更好。
神从天而降。
直到他弄明白如何才能令所有人高兴之前,他会令雨水从天而降。
雨水从天而降。
所有人都大声抱怨衣服被打湿了。
火焰从天而降。
所有人都大声抱怨房子被烧毁了。
神从天而降。
直到他弄明白如何才能令所有人高兴之前,他不再降下任何东西。
不再有东西从天而降。
一些人大声抱怨自己被神抛弃了。
世间万物从天而降。
一些人大声抱怨也该挑挑降下的东西。
巨岩如雨点般从天而降。
抱怨的声音终于消失了。
雨水从天而降。
路过的旅人十分感激。
神啊,感谢这变幻莫测的天气。
拜此所赐我的旅途才不会感到乏味。神目送他离去而不言。
这样就好。神与骰子都无需再说什么了。
1 个赞
AI 解读:
无论神赐予的是面包还是肉,总有人觉得不够好,总是希望得到更多或不同的东西。
人们往往对现有的事物不满,总是期待更好的东西。神的出现是为了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显然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神尝试用更极端的方式(如雨水和火焰)来满足人们的期望时,结果仍然是抱怨。这表明,无论神给予的是什么,人们总会找到理由去抱怨。甚至在面对灾难性的情况时,人们仍然无法满足,而是选择抱怨自己的损失。
当神停止赐予任何东西时,一部分人开始抱怨被神抛弃;当神赐一切时,另一部分人则抱怨没有按自己的欲求筛选。然而,当巨岩如雨点般落下时,所有的抱怨声都消失了。这是因为极端的危险让人类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抱怨的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现实。
最后一部分引入了一个独特的角色——路过的旅人。
与其他人的抱怨不同,旅人对雨水表示感激,并认为这是“变幻莫测的天气”带来的乐趣。旅人的态度让神看到:即使在不确定和变化中,也可以找到满足和快乐。于是神便可以消失了。
1 个赞
故事二《井底之蛙的欢愉》
井底之蛙是幸福的。
因为它对井外的一切毫无兴趣。井底之蛙是幸福的。
因为井外发生的一切都与它无关。所以你也是幸福的。
因为你并不知晓井外发生的一切。
AI 解读:
井底之蛙是一个经典的比喻,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眼界狭窄、对外界事物缺乏了解的人。然而,这首诗却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诠释了这个比喻——它认为井底之蛙之所以幸福,正是因为它的“无知”和“无欲”。
井底之蛙并不关心井外的世界,因此它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感到焦虑或不安。这种“无欲”的状态让它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井底之蛙的生活完全局限于井底,外界的纷争、变化、甚至灾难都不会影响到它。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免于外界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所以你也是幸福的。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感官输入和大脑的处理机制,而这些机制本身就有局限性,无法捕捉或处理宇宙中的所有信息。
第三首诗:《失败》
第一次的时候,我也会想,下次一定能做到。这没能避免的惨剧。
第二次的时候,我會愣然,竟又重蹈覆辙。这没能避免的惨剧。
第三次的时候,我已不再惊讶,只剩痛苦。
而数到第七次的时候,一切已快成为喜剧。
AI 解读:
在第一次遭遇失败时,诗人表现出了典型的“初学者心态”——对未来的信心和对自我能力的信任。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失败被视为偶然或暂时的,诗人相信下一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第二次失败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因为诗人原本坚信自己能够避免同样的错误。然而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这种信心。“愣然”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失败时的震惊和不解——为什么明明已经吸取了教训,却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
诗人开始意识到问题可能比预想的更复杂,但仍未完全放弃希望。
第三次失败标志着一种质的变化:诗人从震惊转为麻木,从期待转为接受。他不再对失败感到意外,而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不仅仅是对结果的失落,更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绝望。
而到了第七次失败时,情感进一步发生了转变——痛苦竟开始带有荒诞的喜剧色彩。诗人用“快成为喜剧”来形容这种状态,暗示了一种极端的心理防御机制:当痛苦达到顶点时,人们可能会以一种自嘲或戏谑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困境。这种态度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无奈的解脱。
第四首诗《小小的好事》
今天发生了一件小小的好事。
摆在鞋柜中的我的鞋子里,被放了图钉。
明明班上有 50 人之多,却独独选中了我。
这正是有谁,比任何人都要在意我的证据。
想要将这小小的喜悦,也分享给大家。
所以我在每个人的鞋子里都放了一颗图钉。
1 个赞
OP 解读:
故事:
表面上,“我”觉得有人在自己鞋子里放图钉是被特别关注的表现,好像别人“在意”我才这么干。然后“我”为了把这种“喜悦”分享给大家,就在每个人的鞋子里都放了图钉。
实际上呢,这可能是一个被欺负的人用扭曲的方式去报复他人传递恶意的故事,把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了更多人。
同一件客观的事实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合理叙事
看似“合理”不是真相,只去关注故事的“合理性”是荒谬的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应该完全分离
真相从来不是透明的,它始终被叙事权力所塑造。
1 个赞
第五首诗《爱的幻想》
将蛋仔细地温暖着。
如果这温度正是爱的话,孵出来的孩子们一定很幸福。
饱含着爱意,满溢着喜悦。
将蛋仔细地温暖着。
如果这温度正是愤怒的话,孵出来的孩子到底会是什么?
我也将蛋温暖着。
这温度只是瓦斯罢了,对这是什么蛋并无兴趣。
AI 解读:
人们常常相信自己的情感和行动能够改变世界,但实际上,外部环境(诗中的温度)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可能才是决定结果的关键。三种不同的“温度”(爱、愤怒、冷漠)最终导致相同的结果,这表明情感投入本身可能是徒劳或无效的。
即使行为者认为自己在付出爱,甚至怀有最美好的愿望,现实可能会无情地回应:这只是自以为是的幻想。
1 个赞
第六个故事
Part1:
某个东方王国的公主受到了三个贵族的求婚。
求婚者们都充满了魅力,迷茫的公主想到了用难题去测试的方法。
她列举了古老传说中的三个宝藏,让他们带回其中一个。
她所要求的宝藏只是传说。连存不存在都不一定。而他们也知道此事。
一人启程前往东方,在汹涌的大海中如藻屑般消失了。
一人启程前往西方,在炽热的沙漠里于沙暴中消失了。
一人哪也没去,耸了耸肩回答道。
「公主大人。你所追求的宝藏并不存在于这世上。J
「那么,你将如何回应我的期望?」
「想要不存在的宝藏。也就是说,这是公主拒绝求婚的证明。」
一人启程前往东方,在汹涌的大海中如藻屑般消失了。
一人启程前往西方,在炽热的沙漠里于沙暴中消失了。
一人哪也没去,耸了耸肩离开了城堡。
结果,公主终生都没再遇到过比这三人更有魅力的求婚者。
Part2:
某个东方王国的公主召集了三位侍女。
「你们三人中有人偷了我重要的手镜。不坦白的话就砍头。」
「公主大人。不是我」侍女 A 被立即砍下了头。
「公主大人。不是我」侍女 B 被立即砍下了头。
「公主大人。我真的很佩服您。」侍女 C 笑着称赞公主道。
公主不明白她在说什么,侍女 C 这样回答道。
「这两个人就是犯人。我很是佩服公主大人的眼力。」
「妾身的眼力自然不会有错。真是愉快。」
「那两人一边偷,一边又在害怕。一定还想去偷偷还给公主大人呢。」
「嗯。你的眼力也很不错啊。那么妾身的手镜在哪里?」
「恐怕被他们偷偷还回在了公主大人昨晚穿的外套口袋里。」
侍女 C 摸索了公主的外套,并从中拿出了手镜。公主大喜,并给了侍女 C 许多奖赏。
Part3:
有一天,东方王国的公主被关在了自己的卧室里。
房间里有三位大臣,并对公主这样说道。
「在公主休息的时候,这座城堡被敌国占领了。J
「说什么蠢话怎么可能有这种事。」
「敌人为了找出公主殿下,正在城堡里外到处搜寻呢。J
「说什么蠢话怎么可能有这种事。」
听说要被杀了,公主也无法从卧室出去。
「所以,妾身之后会怎样?」
「被抓到的话,就会被活活地串起来用火烤。J
「别开玩笑了。妾身才不要被活活地串起来用火烤呢。J
「躲起来的话,就会又饿又闷郁郁寡欢地死了。」
「别开玩笑了。妾身才不要又饿又闷郁郁寡欢地死呢。J
「逃出去的话,就会被敌兵羞辱然后砍头挂城内。J
「别开玩笑了。妾身就不能有个像样的死法吗。」
于是其中一位大臣递上了药酒。
「喝了这个,就会像睡着了一样迎来死亡。而且还能做着快乐的梦。」
「喔,这真是最好最有吸引力的提案了。若是不管怎么挣扎也只能死了的话,妾身就选择最轻松的死法。」
公主喝光了整杯酒,一边感谢着大臣们一边咽了气。
看着公主面带笑容昏去后,三位大臣打开了寝室的门。
OP 的恶意解读,故事里的公主是蠢货
part1: 活在幻想里的公主只能求得幻想里的幸福,而不是现实里幸福
part2: 侍女 C 偷走了手镜,「那两人一边偷,一边又在害怕。一定还想去偷偷还给公主大人呢。」理解成欺骗,那两人替换成侍女 C 就合理了:侍女 C 摸索了公主的外套,并从中拿出了手镜。
part3:
公主所处的环境「这座城堡被敌国占领了。J
公主将要遭受的命运“听说要被杀了”
公主的死法选择
这三者都是大臣的欺骗,城堡可能没有被敌国占领,也不是要被杀了,喝下去的可能也不是死命的药酒(也可能是)
语言和文字都是虚假的,三个部分的公主都犯了这个错误,也是大多数人在名实之争的问题中抱有“唯实论”信念后会陷入的沼泽
1 个赞
第七首诗《井外的世界》
井外是什么样的世界?
那是值得为了解它而付出辛苦的东西吗?
井外是什么样的世界?
那是一个即使多次跌倒也依然充满吸引力的世界吗?
井外是什么样的世界?
为了了解它而努力,享受坠落的痛苦吧。
最终到达的那个世界,一定是美好的世界。
哪怕那个世界也是井底也无所谓。
想要走出井的决心,就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无论是否能成功走出,
一定能够到达新的世界……
1 个赞
第八首诗《罪》
你知道自己有什么罪吗。
并不是因为吃下了智慧的果实。
你知道自己有什么罪吗。
并不是因为听信了蛇的谗言。
还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罪吗。
这正是你的罪。
1 个赞
第九首诗《最难找到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找到的东西是:
掉落在沙漠里的那一根针?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找到的东西是:
掉落在黑暗中的乌鸦的羽毛?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找到的是:
自己内心的误解。
1 个赞
第十首诗
我最不幸。
因为我知道这个迷宫没有出口。
其次,他也很不幸。
因为他不知道这个迷宫没有出口。
其他人并不算不幸。
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处迷宫之中。
1 个赞
第十一首诗
你想看到的,是什么呢?让我来给你看吧。
你想知道的,是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但是,请不要太期待了。
因为对于闭着眼睛捂起耳朵的你来说一定是徒劳的。
1 个赞
OP 诱导 AI 编写的故事:
《拼图师与马赛克精灵》
村庄里有个拼图师,他相信世界是由无数独立的“碎片”组成的。
他收集每一片树叶的沙沙声、每颗星星的闪烁、每滴雨水的涟漪,试图用这些碎片拼出完整的世界。
一天,一只马赛克精灵出现在他面前,递给他一块闪亮的碎片:“这是‘火’的碎片,快把它放进你的拼图!”
拼图师照做后,发现整幅画面突然扭曲了——火焰的碎片让旁边的“冰”碎片融化,“太阳”碎片变得刺眼,“影子”碎片则缩成一团。
注:马赛克的原意是指用镶嵌方式拼接而成的细致装饰 ,通常使用大理石、瓷砖、玻璃等材料拼接成图案,用于墙面或地面的装饰。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早期希腊人常用黑色与白色的大理石进行镶嵌工艺,主要服务于权威统治者和富裕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