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各种见闻

我首先想到化学史上溴的发现

以下源于 ai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在农业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尽管他在科学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却因一次疏忽与溴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

李比希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一种褐色液体,这种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他最初认为这种液体是氯化碘,于是贴上标签“氯化碘”并放在一边,没有继续研究。几年后,法国青年化学家巴里阿尔(Antoine-Jérôme Balard)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元素溴的论文,这一发现震惊了李比希。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得到的褐色液体正是溴,而不是氯化碘。

李比希对此深感懊悔,并将那瓶装有棕色液体的瓶子保存起来,作为警示自己的教训。他把瓶子上的“氯化碘”标签揭下来,装裱在镜框里,挂在床头,并把瓶子放在大厅中,还在柜子上贴上“错误之柜”的字样。这个“错误之柜”成为了他反思自己科研态度的象征,提醒自己在以后的研究中必须严格认真,不能凭主观臆断下结论。

通过这次经历,李比希深刻意识到科学研究中严谨态度的重要性。他在后来的科研生涯中更加注重实验证据,不再轻易下结论,从而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化学之父”。

在发现碘的时候,我印象是,拿了一堆海藻,像是海边的鹿角菜那种,烧成灰。大锅里煮了浓缩,再加各种盐。最后得到了碘。升华起来很有效果

白磷貌似最早是炼金术的搞出来。把尿,沙子,还有啥玩意放在甑里加热。最后拿到一种软的白色物质,会自燃。嗯,还有绝命毒师开头,磷化氢。

白磷最初是由德国商人波兰特(Henning Brand)在 1669 年发现的。当时,波兰特正试图从尿液中获取“哲人石”,以实现点石成金的梦想。在一次实验中,他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蒸馏,结果意外得到了一种白色蜡状固体物质。这种物质在幽暗的地下室里能发出美丽的光,于是波兰特将其命名为“kalte feuer”(德文意为冷火),后来又称之为“phosphorus”(磷)。

脑洞也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