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的学生精力都用在哪里了呢?

有此感受。但是想到结识了一些好朋友 倒也不至于虚度

某个专业课老师认为大学最后两年至少每个月要精读一本本专业专著才能弥补被荒废的时光。

4 Likes

我感觉我自己的本科岁月肯定是有虚度的。身边的比较牛的人,要么转行要么往上一级跳,当然也有守成的留在你交,但下限也挺下的。你交在本科生的前途这块可以说漠不关心

1 Like

同样一个学校只能说方差还是有的。首陀罗专业只能说危机感强烈,但却有点绝望而摆烂。好像是不读研,不往上跳就是一种倒退,或者说损失一样。有点难。

1 Like

小东西昨天翘晚课去兴庆的教二 1400 听 AI 相关的讲座,是学校搞的“人工智能先导计划通识大讲堂”,这次请的学校自己的教授,在餐厅外面也有广告。发现只有寥寥三十人左右去听。仔细一想,原来以前那些座无虚席的场合大都是靠着通知打卡加分之类的来吸引学生,真正因为感兴趣来的就这么点。于是没有分的诱饵就没几个人来了。

讲座内容本身还挺新,也不知道是因为其他专业的同学不感兴趣还是晚上有课。但对于一个有一两万在校生的学校来说,这都未免有点少了。

讲座完出来,听到后面老师在交流,大概是说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环境而不是智力。感觉你交现在本科的大环境不太像是一个向上的提升自我的环境,更多人只是在卷分,水分,骗分,甚至都没想过到底为什么要那些分,给人一种延续了高中惯性的感觉。

xdx 上学期问了问身边的同学,感觉身边好些人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大概能上研究生能上班就好;平常就不是在做作业上课就是在打游戏,书是不读的,开放实验是不参加的,跑步是要骑车的,通识课是能选水课就选水课的,社团是挑简单体力活干的,专业新技术新方向是漠不关心的(有人甚至电脑都用不利索,工科男生),----但是学校排名是要吐槽的。也不是说这样就没有理想,毕竟可以自称未来就是想正常过日子,但是如果你来交大就是为了这个的话,感觉其实在哪读什么学校都一样吧,毕竟你只要尽可能以低成本拿到各种分就行,真的学到什么都不重要。

这样根本就没有提升自我吧?(何况极个别人的素质和认知真的一言难尽(然而他们可以入党,成功把我恶心到了)。)比方有的人会去两个小时就讲机器人概念历史分类的导论课,整节课玩手游或者赶作业(这还算不翘课打游戏的),然后空闲时间全部用游戏填满,也不会自己找点有更多意义的事情做。

xdx 认为本科学校除了能给一个牌子,能提供的最大资源反而是大环境和课外的实验讲座之类的。一边主要靠学校,一边主要靠自己。在前者还不断贬值的状态下,后者该明显更加重要了吧。但是感觉很多人并不这样想,或者是根本没想过?

在社团讲座实验还有网上也遇到好些很有想法很有实力的同学,还是很欣喜。但是也给我一种强烈的割裂感。夸张地说,就是“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也不知道是因为刚进大学,或者个别专业现象,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突然想起刚开学唱校歌的时候,大家都把“为世界之光”的字读成去声。有一种可笑失望的感觉。

不过像我这种人,大家真的都发奋起来大抵又不乐意了 :mouse_face:

17 Likes

氛围很重要,引导很重要。
只要视作竞争对手而不是协同伙伴始终占据主流,就很难自下而上构造氛围。
而指望自上而下推动,那更是天方夜谭白日做梦了。

2 Likes

保研率过低导致的,拉到 75% 以上什么都好起来了。

当年普通班更是 20 都没有 hhh,名额全给少班、实验班、钱班、越杰了

3 Likes

只有保研一个出路导致的,发现人生有多种选择和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科研就好起来了

2 Likes

保研又不是为了科研

保研名额都是教育部规定的吗?有没有办法提高保研率呢?

比例是教育部定的,学校无权自己扩张。当然曾经好像也有把物试、化生的名额挪用给计试,然后下一年再把计试的名额还回去这种事情,但每年的总数是开始保研排名之前就确定的。

1 Like

我觉得西交可以考虑收购 Purdue,然后让无法国内保研的保研进入 Purdue。

1 Like

这学校挺难申请的吧

要是 SJTUer 来这里,肯定会贴某个表情的。

6 Likes

大个交先

3 Likes

打胶

2 Likes

金课

7 Likes

建议设解决
哦不 这里没有解决方案

2 Likes

昨天晚上十一点从图书馆出来看见有人在门口发传单 :smiling_face_with_tear:

3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