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发明“土著”这个词就是专门当作歧视用的,还有“几字班”的称呼,也有区分土著非土著的功能。土著这个词很有韵味,言外之意,只有本科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在清北鹊桥版面征友,土著是一个重要指标。外校考来的要低一等。一般外校学生是不太可能跨越这个恋爱屏障的。相比之下,其他学校这种现象少很多。除了同学歧视,老师带头歧视。其他学校老师歧视外校研究生,往往是基于一些表现。清华的老师歧视外校学生,往往基于身份。虽然大部分教授口中声称只看能力,不看出身,可教授往往是校际歧视背后的真正助推者。教授偏爱本校学生,并不在于他们是最聪明的,而在于他们是自己培养的,比外校其他教授培养的要好。不仅老师歧视,校友会也带头歧视。校友会聚会喜欢以字班来分组,最多有五个字班,这种做法号称是清华传统,响应“健康工作五十年”。更有甚者,清华校友会甚至把这个当作“暗号”,跟座山雕的“天王盖地虎”一样,对不上暗号,就算不得校友。清华校友会网上有篇文章叫做《见面先对“暗号”:你是“几字班”的?》, “我们清华有个‘暗号’,从来不说自己是哪一级哪一届的,遇见校友都问你是‘几字班’的。聚会刚开始,大家便先对暗号,自报家门"。暗号这个词非常有韵味,众所周知,暗号是区别内人和外人用的,是针对听不懂的人而言的。清华不需要跟北大校友对暗号,因为北大校友不会出现在清华校友聚会上。这个暗号只有对外校研究生和其他校友而言,有点让外校研究生校友出丑的感觉:你来参加校友聚会,但是对不上暗号。相比于北大来说,以“厚德载物”为校训的清华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报复学生原所在学校。长沙某知名中学学生接受清华通知书之后违约,该中学次年的强基计划全部落选,包括物理决赛金牌得主。报复中学就算了,连兄弟 985 院校都敢报复。若是某本科生保研违约,该学生所在大学或专业几年之内将被清华封杀。甚至读研期间中途出国,该学生原所在大学都会受影响。足见清华给研究生贴原籍大学标签的行为多么严重,也足以证明清华是区别对待本校和外校研究生的。在清华看来,即使读了研究生,你仍是原大学的学生,你犯的错,都要由你原大学承担一 (大) 部分。请注意,歧视是基于身份,而非基于能力。我看到有回答说“清华北大土著应该没那么注重出身,而更看重个人能力”。我不同意。首先,通过入学考试,被录取为研究生,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能力已经等同于那些土著了,用不着额外再证明能力。其次,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清本的录取标准随时间差异是很大的。例如 2008 年之前和 2020 年之后,清华录取的主流是高考生,但是 2010 年前后,清华录取的主流是竞赛生。很多竞赛生竞赛获得省一等奖,而高考仅仅过了一本线就被清华自招录取。而这些学生在 2020 年之后是绝无可能进入清华的。这说明清华本科并不是由同一类人稳定组成的,能力高低的标准也在变化。而这种歧视却没有反映这种变化,显而易见,歧视跟招生方式并无关系,跟所谓“能力”也没啥关系,只跟身份有关。再次,在研究生阶段,展示能力也需要导师提供机会,不是你想展示就能展示的。做实验的,如果导师都不给你实验室钥匙或者试剂,你到街上展示吗?而导师往往基于上述歧视,会给土著更多机会。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没有展示能力的机会,就等于没有能力,都是相辅相成的,不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外校考来的研究生,受到学校上下多重歧视,这样的环境,容易展示能力吗?
转自知乎
1 Like
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You have to deal with it
您要找的是不是:威廉·德雷谢维奇写的《优秀的绵羊》
他歧视他的,关我什么鸟事?
1 Like
这东西在西交不也很常见,一句你什么书院的,直接连接起本校学生的身份。所以十分建议保研考研留本校(雾
1 Like
毕业后我从未问过校友你是什么书院的,听起来就很憨
2 Likes
鼠鼠亲身经历,这是本校的密文
那我宁愿说自己是西工大的,太憨了
哪有那么严重,你真的跟清北的人聊过天吗
我认识的清北的无论是高中同学还是其他途径认识的,线上线下都没有这样的歧视,反而很活泼亲切,啥都聊得开,不过教授就不大清楚了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