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摇滚歌单
贴一个今泉爱夏
期待二十天后的巡演捏
感觉这种类型的影视配乐都是为画面服务的,他们是很好的背景与推波助澜者,但是不很能主动调动人的情绪,单纯听歌的话似乎需要很强的想象力才能欣赏到
推一个日摇乐队:上帝掷骰子
神はサイコロを振らない
Alea jacta est.
喜欢听时代曲,典型的歌手有上海滩七大歌姬。
例如李香兰的《海燕》、《夜来香》和《苏州夜曲》等。周璇的《夜上海》与《四季歌》等。
拖了好几天了,一直在玩 suno,今天填下坑,以下不分排名
放克,爵士和民乐的完美结合,完成度惊人。在前几张专辑的探索后,崔健在这张专辑中将音乐性推到顶峰,批判依旧锋利。崔健在这张中说了太多,无奈感,愤怒感,恣意张扬都喷涌而出。即使观点不和也能被其牵动。说句偏心话,这张专辑,国摇第一,华语能排进前三。不能接受崔健嗓音的人可以试着听听旋律和器乐。
提到张雨生,大家可能最多想到《大海》,但是这张和红旗下的蛋一样诞生于 1994 年的《卡拉 OK·台北·我》非常精彩。这是宝哥第一次自编自唱的专辑,题材包罗万象,音乐元素百花齐放:动物保护、爱情、社会关怀、内心情感… ;Hard Rock、R&B、雷鬼、古典、放克…(跟 Beatles 白专有点像)。宝哥的作词,编曲和音域都没话说,但由于还比较稚嫩,略显炫技,专辑中后段有点乏力。这里推荐《永公街的街长》《子夜抒怀》《这一年,这一夜》和《再见,兰花草》。
宗教圣歌般的情歌。宝哥这张专辑向市场有所妥协,11 首歌均为感情相关。但是听下来并无重复感。这得益于结构的巧妙设计:从爱情的痛苦,挣扎,疏远到爱情的重圆,升华,走向婚姻殿堂,最后归于平淡生活,呈递进式展开。《河》的表现太过亮眼,《玫瑰的名字》金属情歌挺新奇,其他歌曲大多可圈可点。最后说一句,《口是心非》专辑不幸在发行三个月后成为张雨生的遗作。这里推荐也有我的一份私心在里面。
矛盾碰撞出的绚烂火花。主题太多,矛盾太多所以封面一片空白,只有"The Beatles"告诉我们还是他们。好吧,曲目太多,印象最深刻的还是《Ob-La-Di Ob-La-Da》,有种快乐的力量感。最后的《Revolution 9》太过实验,实在欣赏不来。就这样吧。
迷幻和冰冷的概念专辑。深陷可卡因的宝爷化身瘦白公爵,乘坐火车驶过寂静的冰原,向他的女伴表达着爱意。然而,这是爱还是可卡因带来的幻觉,甚至女伴是真实存在的吗?没人知道。越往后推进爱意越浓,表白越来越深情,但是与此同时一股诡异和神秘的气氛已经包围了我。瘦白公爵的凄美爱情故事真的存在吗?我只知道宝爷肯定是嗑大了,以至于关于制作本张专辑的记忆都已经模糊。总的来说,主打歌《Station to station》足够 cult,足够冷冽,足够了。
啊,我最爱的宝爷专辑。电子与摇滚结合的恰到好处,器乐与电子乐交锋,人声甚至可以退场(后半专),达成了音乐本身极大的共鸣性。整张专辑 A 面似乎仍借合成器,人声向我们展现了表达自己的在柏林戒毒和经历婚姻不和谐下的个人苦恼,B 面突然转向更大的主题——冷战下的华沙、被隔断的柏林等等。在更宏大的题材下,人声只作为点缀,仿佛镜头拉远,此时音乐化为一阵纯粹的情感缓缓流淌抑或是一副直观的画面映入眼帘,甚至能达到通感的效果。这与《“Heroes”》的 B 面带来的感受是一致的。建议整轨。
历史意义也许很伟大,但是还是 B 面的氛围乐更加吸引我。还是和《low》相似的结构,电气化音乐,氛围乐和摇滚相互交融。比起大伙熟知的《Heroes》,我更愿意谈谈《Moss Garden》:描述性很强,而且位置很巧妙,让人在几首较为严肃黑暗的器乐得以喘息。这张的电子乐不如《low》但是吉他手足够优秀,氛围乐大体较为荒凉诡异,值得一听。
关于时间,关于自然,关于逝去,究竟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我只能感受到流动,不一定是流逝,当下,未来和过去在梦一般的媒介中分不清彼此,我们的边界感消弭,时间混沌,事物兴起消逝,意识随柔和的律动在湖水轻漾的夏季傍晚,伴着徐徐清风飘向远方…
啊,也许我对夏天的喜爱让我爱上了它。
告别的夜晚,不是吗?这是我推荐唯一一张现场专辑,日本音坛的强音乐性在这里可见一斑。严格来说,这张应该是精选辑,器乐表现太过亮眼,吉他和键盘的演奏出神入化,除了纤细的男声不是很得我心。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放松点,让器乐引导你的心好了。写到这里,我也不太想分析了,感受就好。那么,祝你好梦。
简单写写,有你喜欢的就好
超级喜欢 long season 啊
marvin 有品
Ref:rain
声嘶力竭
One Last Kiss
河北墨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