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享一些读到的 fragments,以及一些偶尔的随想
最近在看 Frederick Copleston 的 A History of Philosophy,已经看完前三卷了,看看本学期能不能看完总共的 11 卷
OP 是什么专业的啊
总之和文科没什么关系
出现一位高水平读者
佩服这么巨大的阅读量,我基本一周只能读个 500 页左右,还不能保证。
我倾向于认为不是一学期读完的,100 多天读完这些至少要 2-3 天一本吧,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普通人 2-3 个月甚至 2-3 年才能啃下来的巨著
https://mp.weixin.qq.com/s/MTolMZWjtZ5Ij8se7Gd8sg
说得好,奖励你玩 P3PR,P3FR 和 P3RR[强]
u1s1,感觉最近的文章离开“三重 XX”就不会起标题了
我也可以搞一个:《早八与晚十:当代大学生的三重身心困境及其符号学研究》
继续看 A History of Philosophy,现在看到 Vol.4
感觉步入笛卡尔之后的 modern philosophy 阅读难度就小了不少,之前讲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philosophy 的 Vol.2&3 张口闭口 god 啊 divine Illumination 啊 entelechy 啊看得眼都花了,感觉每页字缝里都密密麻麻的写着 god
不过看这帮 rationalists 感觉少了很多乐子()我还挺喜欢看那帮 theologians 被调和自己自造出来的 god 和 worldly human 的任务耍的团团转的
神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调教上帝,问题在于打倒上帝()
好吧,正经一点,历史学家们常常把中世纪描绘成一片黑暗一无是处的停滞期,其实很多现代思想就是在中世纪开始萌芽的。经院哲学崩塌后也并没有成为一无是处的历史废物,很多后来的哲学家,近如笛卡尔、帕斯卡尔和 Malebranche,远至康德甚至到海德格尔可能都低估了自己的思想和中世纪的连续性。
比如,事实上人们也许低估了海德格尔伦理与阿奎那和奥卡姆的伦理的连续性,在海德格尔的世界里,一切人类行为都是伦理的,受到伦理审判的,而符合本真状态的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的,作为 dasein 对自身呼唤的良知取代了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 divine illumination。
海德格尔伦理的革命不在于否定伦理,而在于“无声地”将存在的结构升格为神圣审判的结构,使得一切人类行为都被置于“本真/非本真”的审判之下。良知,作为对本真召唤的回响,取代了神圣启示的位置。在‘上帝死了’之后,存在接过了上帝的王冠,成为新的超越者。
由此,我们可以说上帝死了。上帝万岁。
(上帝从未死去,他甚至尚未死去?)
神性结构从未死去,只是改头换面。
推荐看看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刚刚去隔壁水源吃了大瓜(
唉,看得胃痛
决定本楼还是要坚定地只聊阅读和吹水
感觉每次都打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实在太麻烦了,以后就打 AHP
这周争取看完 Spinoza 和 Leibniz 的部分,结束 Vo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