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上来看,深圳干日结打零工的三和大神比千年前的欧洲小国国王富裕得多
穷是一种精神被奴役的状态,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穷人》《赌徒》和其他小说就很好地描绘了常见的几种奴役陷阱
借新(高息)还旧(低息),陷入债务螺旋
不切实际的欲望和糟糕的的思维习惯(从众、攀比、艳羡、妒忌)导致消费 > 收入,而长期习惯难以立即更正
被成瘾性物质控制(爱情、酒精、毒品、赌博等)
如何摆脱被奴役的状态,前往富饶和自由的应许之地?答案是通过【对自己立法】,经典作品是摩西律法里的《出埃及记》(十诫)
孔子,摩西,梭伦三位伟大的立法者的作品都有类似的价值(作为某种待选的原则原材料)
4 Likes
中国人的基因还是好,酒精成瘾之前身体就中毒了,何尝不是一种宁死不屈。
2 Likes
hoist
June 7, 2025, 10:12am
43
看见周围闭眼花钱的富哥还是有点羡慕。我自己还要时不时检查现金流。
3 Likes
夜阑观星海
June 7, 2025, 10:15am
44
我在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多少的钱,我父母可能在我身上还是花了很多钱的,算是富养。尤其我妈会给我去买很多衣服,但是我个人而言,有支配钱的能力后,比如上了大学之后感觉反而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我特别喜欢用咸鱼,因为我觉得很多会员以及很多非实物的消费都可以在闲鱼买到。而且我也可以喜欢去外面吃低价双人餐,用微信的一些小程序平台也可以便宜很多。
加上我最近跟网上的朋友了解了一下他的消费结构,我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其实你一个月花 5000 块,但是你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操作,变成 3500 且没有降低多少的质量,。
当然这些在大额消费面前几乎都不作数,但是省钱更多的变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态度
3 Likes
时间也是金钱啊
电子垃圾佬这种节省是既学到知识(时间价值)又节省开支
为了各种促销浪费自己太多时间就得不偿失了
1 Like
知识免费与开源项目面临的困境是差不多的。创造知识/项目的人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正外部性,理应从中获取收益。(否则知识就变成公共品了,博弈的结果就是没有人会再创造新知识。)但支付使用费为知识获取设立了门槛,让其他人难以站在前人的成果之上继续创造价值,是对资源的浪费。
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从知识中收益的人都向创造者支付 知识对其收益的贡献 的部分金额,但实际上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开源项目往往能给使用者带来直接收益,所以现在有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对个人开发者免费使用,向企业收取费用。不仅没有妨碍开发者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创造,也可以从企业利用技术创造的收益中获取其应得的部分。
但是书籍文献等给使用者带来的收益往往隐性、难以度量。比如说,我今天读了一本历史书,对我的思考方式有很大启发,第二天我突然获得灵感开发了一款热门 App,就很难说我的 App 收益中有多大部分是那本历史书创造出来的。
胡乱畅想一下:或许未来可以通过大模型分析某个商业项目中蕴含哪些作者的思想,然后计算应向他们支付的报酬。不过这有点太科幻
4 Likes
不好说诶
比如万一项目创作者本身就有的思路 然后刚好那本书也体现了 这种重合的问题无法解决(毕竟不可能证明作者是不是在阅读那本书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思路)
如果有更宏大的图景 比如积累更多的私有财产本身就不重要了 然后创作可以真正回归创作本身的目的(?)
1 Like
Zerick
June 7, 2025, 10:38am
48
知识变现的收益过于慢了
或许作为个体只能将知识免费和开源稍微传承下去帮助后人
4 Likes
财产永远也不够,钱越多的人赚钱也越多,即使赚再多钱对他们也没有半点用处
4 Likes
sumire
(アイラちゃん)
June 7, 2025, 10:52am
50
计算机之外的书还是倾向看纸质的,计算机相关书籍就偏向电子了
因为纸质书确实更能专注和理解,而计算机知识就比较杂,想做记录的时候电子版对我更方便一些
数学相关的也是倾向纸质书
3 Likes
喜欢纸。去年在香港便利店买了一份华尔街日报,读完之后手上全是黑色的油墨,不过还是觉得很爽。回西安后买不到纸质的,市图书馆有存档不过没有时效性,时间上会差一周左右。于是订电子版,结果看了一期之后就再也没打开过,每天收到邮件之后直接左滑进入 archive,然后就退订了。
现在从邮政订了南方周末,每周都会看
3 Likes
Alan
(Alan C)
June 7, 2025, 1:13pm
52
保证自己的欲望跟得上自己的能力即可:关于我的消费观,我举个栗子:当我拿到全奖 phd offer 之后,我就要求我爸妈给我买高配电脑打游戏;你可以理解为,我省下读 ms 的一百万多费用中,我自然有权支配其中的一部分;而如果我海外读了 ms 回来只能蹲着考公,我可没这个脸给他们提什么物质要求,有口饭吃有个地方住就行。
3 Likes
w0412
(w0412)
June 8, 2025, 7:34am
53
1、计算家里的房产的总价值(容易操作,打开一个卖房的 app 就好)
2、估计父母的收入,需要考虑每月工资、额外收入(“我是手里有 18 串钥匙的广东包租公!”or 有一份副业 or 每年的奖金很多等)(只是估计的话容易操作,精确数据需要询问)
3、估计父母退休后每个月能有多少养老金、其他福利(上网搜索,容易操作)
4、估计父母的公积金、社保等(同上)
5、估计父母的人脉,例如需要看病能否直接联系上当地最好的医生(千辛万苦挂上号不算)、能否摆平一些小问题(根据你 20 年的体验进行判断)
6、考虑父母的工作能否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依然稳定 or 高回报 or 预备失业(只要你知道你父母的职业以及有一定的经济常识)
7、询问父母现在能一口气拿出多少现金(但是太直接了容易引起矛盾,慎重)
8、父母是否在政协、人大等组织有任职(极小概率你父母在和平年代加入了地下党,死死地瞒着你)
9、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要是你有 3 个妹妹,1 个弟弟,你还是个女孩,大概率你家再有钱和你也没关系,赶紧想办法赚钱跑路最要紧)(非常容易得到精确数据)
10、侧面观察:家里的衣食住行等细节、父母有没有考虑过之后为你买房(仔细回忆你 20 年来的生活细节!)
做完这些能对自己家庭到底是啥样有个判断。
5 Likes
sJtupid
(JacKeiner)
June 8, 2025, 8:35am
55
爹月薪五千娘月薪三千 + 年终福利啥的,只能说平均水平吧
2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