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选书有感:人品味差距好大

有评论言“科幻迷的偏好差距之大超过地球到麦哲伦星团的距离”。起因是友人带我看了《沙丘 2》,我当时想的是宇宙人的想象怎么还迂腐到封建宗教场景的王子复仇。以前读过《三体》,觉得情节、科技感都极佳,但对女性、群像的描写不行。《北京折叠》烂到一无是处。再早就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科技冒险剧,看的酣畅淋漓。于是找找近代国外科幻书,凡尔纳以后上百年的书总该有好的,但是发现现存的书风格迥异,评价分化严重,一评赞誉的佳作下一评便有痛批,才意识到科幻皮下啥都可以写。花十分钟翻了翻《天渊》《海德里安》,就觉得我根本不可能喜欢这种书。最后拿了一本《失去一切的人》(the dispossessed) ,讽刺的是,这本书几乎不是科幻,完全是借科幻脱离现实束缚的政治小说。(有点后悔了,或许我应该换成《光明王》?)

25/4/21补充:最后看了银河帝国系列,确实不错。

25/4/26补充:多谢7L推荐。《信息全知者》比一些热门网文写的好,作者写那些互联网用语手到拈来,不愧是网络作家,这在传统作品不可能看到;对于古书引用想必也下了一番功夫;还用了三国演义的梗。不过缺点也向你说的很明显,比如情节节奏的重复,这是网文通病了。

4 Likes

《银河帝国》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星际时代

5 Likes

与其说《沙丘》是科幻,还不如说它是一部奇幻神棍小说。
据说主要是因为写作年代较早,所以虽然软但是被大吹特吹(本人并不赞同,因为这书作者和阿西莫夫同岁:sweat_smile:

3 Likes

完全赞同 lz 对三体的看法

1 Like

《失去一切的人》:读 3 章。烂,这本架空的政治小说不仅没有穿透政治核心的能力,甚至对现实仅有的一点解释力都失掉了,沦为作者对意识形态的幻想,文笔再好也没用。
或许还是看看上面“量子”说的银河帝国吧,最经典的了。

1 Like

对我来说,狭义的科幻小说就是一种更不严谨、更大胆也更文学化的思维实验,《三体》和《银河帝国》皆属此类。反过来说,像双生子佯谬这样的精彩设计,对于不够了解物理学的人而言,颇有超短篇科幻小说的风味。

就好比同样讲星际时代,也都讲了很多星际时代的人物故事,《银河帝国》是借人物来展现时代,而《星球大战》是借时代来展现人物。这大概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科幻创作风格,而前者才是狭义的科幻,后者就是楼主所说的“科幻皮下什么都能写”。

5 Likes

其实网络小说也有不少可取之处的!虽然很多科幻是套皮修真那种但比较硬的也不是没有(主要关注设定什么的话)《信息全知者》然后以及同作者的各类作品,交代了比较完善的世界观,个体力量,文明纬度都有(虽然确实会有网文战力膨胀然后制造爽点那种通病)或者我真没想当救世主,我一个二级文明有二向箔很合理(草这种名字打出来还有点尴尬)但如果是对“科幻感,设计感”有兴趣的话是值得一看的,毕竟我也对现实人类社会翻版甚至是封建宗教场景不感兴趣……

1 Like

确实更偏向奇幻,尤其从第三部开始

银河界区系列里面我觉得《天渊》是最好看的。另外两部我个人感觉有意思,但是不够惊艳。初中看过海伯利安,直接看了第二部,很难说当时看懂了多少,不过风格确实是独树一帜的。

科幻小说的种类确实太多了。私以为阿瑟克拉克和凡尔纳写过同一类型的作品,即,都是一种中规中矩的,在假定出的科技树下,给定各种险境,然后描述事件会如何发展,可以概括为冒险类小说。《与拉玛相会》《天堂的喷泉》和《海底两万里》便是如此。不过克拉克也有一些别样的作品,能够给人一点脑洞大开的感觉,比如说《神的九十亿个名字》(特殊的动机)《童年的终结》(足够恢弘的叙事)以及 space odyssey (第一次读到对于非物质生命的描写)的后两部作品。

另一类我相当喜欢的小说来自那些本身就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某一方面有着足够深刻的认知的作者。譬如格雷格伊根,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本身是业余数学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如《数学陷落》、permutation city、《三进数世界》会极富创造性的把数学融入到故事中去。目前他的小说中有中译本的我基本都读完了,前不久试图阅读他的正交宇宙三部曲的英文原版,不过很快就搁置了,毕竟还有其他作家的作品。类似的作家还有尼尔斯蒂芬森,本身是物理专业的。他的《雪崩》的人物形象塑造相当有意思,主角阿宏作为一个熟练使用武士刀的黑人 hacker 还是非常独特的。弗诺文奇—— 本身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强烈推荐他的《真名实姓》和《彩虹尽头》。彼得沃茨——生物学家,他的《盲视》和《模仿》也是我相当喜欢的作品,能够让人重新审视所谓的意识。这些全都可以归属在硬科幻的范畴里。

科幻应该分成硬科幻,和不足以称之为硬科幻的作品。几乎不会有人说,刻意的让某个作品成为软科幻以达到某种硬科幻所无法实现的效果。不过,无论如何,一个作品,只有有了好的故事,才能称为好的科幻。《银河帝国》关于地球的那几部,读起来就和侦探小说差不多,科幻点子完全比不上《神们自己》,不过依然很有趣就是了。

还有一类作家,比如说莱姆,就让我有些难受了。《索拉里斯星》和《其主之声》,都挺有名的吧,但是读起来就是让人感到冗长,就好比一直在铺垫渲染,然而最后一个理论和解释也没给出来。属于雷声大雨点小。思想性是有的,不过令人读起来相当不痛快就是了。

那些让人读的酣畅淋漓的作品,总是那些谋篇布局像规划一盘大棋一样,运筹帷幄。能在最后的时刻来临之时,让每一个伏笔都能前后相接。就算开头再令人困惑,读罢也能恍然大悟。

3 Likes

科幻=奇幻 + 哲学

读《北京折叠》最有代入感的一集应当是在北京晚高峰的地铁上 :mouse_hole: